1、导语:这一天,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,比作为“挑龙头”、“吃龙胆”、“金豆开花,龙王升天,兴云布雨,五谷丰登”,以示吉庆。那么北方的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呢?下面就由jy135小编为大家介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北方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
3、二月二正处于惊蛰与春分之间。人们认为经历了一个冬天后,传说中的龙也开始活跃了,所以有“龙抬头”的说法。二月二这天的习俗、讲究,都是为了能够使龙顺利地“抬头”,以祈龙赐福,保佑一年风调雨顺。因此,各种食品都被加上“龙”的头衔。
4、面条
5、吃面条,也叫吃“龙须”,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。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仓满,小仓流。”这一天人们用吃面条的习俗来祭拜龙王,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,广洒甘霖。
6、饺子
7、到了二月二,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,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“吃龙耳”。过去,医学不发达,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,大概人们认为“龙抬头”会镇住一切病害,吃了“龙耳”,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,祛除百病,到现在还流传着“二月二吃水饺,百病惧龙体外跑”的顺口溜。
8、炒豆子
9、炒黄豆源自武唐时期的传说,据传因武则天夺唐氏江山,改国号为周,引玉帝大怒,命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,玉龙不忍,违反帝谕私自降水,结果被打下凡界,压在山下,并立了一座字碑,上写:“玉龙降雨犯天规,当受人间千秋罪。要想重登灵霄阁,除非金豆开花时。”百姓们为救玉龙,想尽了办法,这年的农历二月二,人们发现黄豆都是金黄的,很像金豆,于是家家户户都炒了很多黄豆,并在院里设案焚香,供上“开花的金豆”,玉帝因此而释放了玉龙,人间得降甘霖。
10、焖子
11、“煎焖子”叫“煎龙鳞”,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,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。每片“龙鳞”的两面都被煎成金黄色,以表示对“懒龙”的惩罚,督促它尽力治水,好带来丰收。吃的时候,把煎好的焖子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、蒜泥、醋、酱油等作料,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,清香爽口,余味绵长。
12、煎饼
13、二月二还有吃煎饼的习俗。二月二吃的煎饼多是高粱面或白面做的。把面调得粘糊糊的,把锅烧热,最好是平底锅,用一块肥肉一搓,以防粘锅,再把调好的面糊摊在锅内,用铲子摊匀,转眼就熟。这是因为当时正好是惊蛰前后,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,人们以此来提醒不要受毒虫的伤害。
14、炒面棋
15、炒面棋又名炒蝎豆,有棱有角,形似棋子。此时恰逢初春,蝎类毒虫苏醒,吃炒面棋意喻着人们对害虫的规避心理,童谣唱曰:“吃了蝎子爪,蝎子不用打。”
16、油炸糕
17、在北京、天津等一些地区,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,称之“食龙胆”。油炸糕色泽金黄,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。吃的方法有两种,一是“素糕”,二是“油炸糕”。
18、春饼
19、北京一带,这天多食用春饼,叫做“吃龙鳞”,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“合菜”。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、豆芽菜、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,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,抹上甜面酱,配上大葱,再夹上合菜,卷成筒状而食。
20、猪头肉
21、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、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,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。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,在龙形象里,可以找到蛇、鱼、凤、麟、鹿、马、牛多种动物的影子。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,也是这个原因。
22、【拓展】二月二龙抬头传统食物介绍
23、饺子(食龙耳)
24、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,不接受反驳!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,最难忘的就是饺子,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。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。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,二月二也不除外的。“好吃不如饺子”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。这饺子有很多形状,元宝形的、耳朵形的,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“食龙耳”。,在“龙抬头”这天,讲究吃“肉菜饺子”,即馅中有肉又有菜,取“肉菜”之谐音“有财”,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。
25、炸油糕(食龙胆)
26、北京、天津等地: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,称之“食龙胆”。油炸糕色泽金黄,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。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,再把黄米磨成面,即成黄米面,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“黄、软、筋、香”四大特点,吃的方法有两种,一是“素糕”,二是“油炸糕”。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,是那种糯小米,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。
27、春饼(咬龙鳞)
28、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,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,立春吃春饼叫做“咬春”,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“龙鳞”,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。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,饼内卷入酱肘子、猪头肉、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、萝卜、豆芽等蔬菜。
29、麻花(啃龙骨)
30、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,相传很久以前,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,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,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,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,扭作毒蝎尾状,油炸后吃掉,称之为"咬蝎尾",久而久之,这种"蝎尾"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。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、馓子,谓之“啃龙骨”。
31、山东地区:面旗子
32、农历二月二,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。发面之后,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,擀成面,用刀切成菱形,跟旗子一样。我小时在农村时,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,颜色黄金色,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。小时候最爱的食品之一,嘎嘣脆,又不硬,香。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,一直在外地。
33、山东青岛地区:除了吃棋子、糖豆,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。
34、那个年代,白面金贵。我小时在家最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,里面加点油、鸡蛋、葱花。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。
35、这个煎饼不是临沂、淄博地区那种,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,但是做法差不多,只是相对软。
36、北方:龙须面
37、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“龙须面”讨个好彩头。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,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,下滚水如银龙入海,故而得名。二月二食龙须面有“顺顺溜溜、顺心如意”的美好寓意。
38、爆米花(金豆开花)
39、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,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,玉帝传谕四海龙王,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,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。玉帝得知后,把它打下凡间,压在舍利塔下,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“金豆开花”。人们为了拯救龙王,到处找开花的金豆。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,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,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,炒一炒开了花,不就是“金豆开花”吗?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,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,供上开了花的“金豆”。
40、甘肃:炒豆子
41、二月二在西北,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,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,岷县的二月二会,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,故“二月二”庙会又称“黄梨会”。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,也吃炒豆子,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,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,把黄豆裹起来,然后再炒,更美味。
42、吃猪头
43、农历二月二日,龙抬头,大仓满、小仓流。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,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,以示吉庆。有“龙抬头,吃猪头”的习惯。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,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。
44、北京:驴打滚
45、老北京的习俗,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“驴打滚”品尝。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,有“财源滚滚”的吉祥含义。
46、安徽黄山:炒面
47、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,每逢农历二月初二,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,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。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,再与肉丝、油豆腐丝、春笋丝、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。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,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。
48、江浙沪地区:撑腰糕
49、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“撑腰糕”的习俗,有把腰撑住的寓意,意思是吃了糕,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。
50、浙江温州:芥菜饭
51、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,饭松菜嫩,香甘爽口,别有风味。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,并有“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”的说法。《瑞安县志》说,“取芥菜煮饭食之,云能明目,盖取清精之义”。芥菜饭佐料有肉丝、香菇丝和虾米等。
52、二月二的风俗
53、剃龙头
54、二月初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。
55、农历的二月初二,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,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,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——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!一为儿童理发,叫剃“喜头”,借龙抬头之吉时,保佑孩童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;大人理发,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运,新的一年顺顺利利。
56、采龙气
57、早上卯时,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,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,此为一吉。
58、摆围仓
59、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。
60、围仓的圆圈,大套小,少则三圈,多则五圈,围单不围双。
61、围好仓后,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,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,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,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。预祝当年五谷丰登,仓囤盈满。
62、吃龙食
63、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、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,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。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,在龙形象里,可以找到蛇、鱼、凤、麟、鹿、马、牛多种动物的影子。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,也是这个原因。
64、放龙灯
65、一些沿河地区还有“放龙灯”的习俗。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,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,待到傍晚时分,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,为龙照路,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。
66、开笔礼
67、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,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,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,求科举登第。旧俗,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,表明开始正式学习。
68、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。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、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,赠文房四宝等内容。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。
69、二月二龙抬头禁忌
70、禁忌一:女子结婚后,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
71、按照旧社会的风俗,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,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,当作是休息日,但只能住到正月底,过了正月必须回家。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,还得下地干活。
72、禁忌二: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
73、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,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,在过去被看成是非常污秽的事。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“霉运”带回家,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,与之相冲,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。
74、禁忌三:不动针线,不用剪刀
75、穿到龙头。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,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,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。妇女起床前,一定要念“二月二,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”。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,边照边念“二月二,照房梁,蝎子娱松无处藏”。
76、禁忌四:忌说“吃醋”,改叫“用忌讳”
77、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,因为“吃醋”都被看作是“妒忌”层面的含义,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,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,于是就把“忌讳”叫做“醋”,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。
78、禁忌五: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
79、北京、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,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,惹了龙王,当年会闹涝灾。不能喝粥、吃米饭,人们认为粥是龙血,米饭是龙子。不能纺花,因为“二月二纺花,胭了龙毛龙抓”。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。有些地方忌洗衣,怕伤了龙皮。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,否则会“踢囤尖”,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。
80、各地方习俗:
81、一、山东
82、骡马大会
83、在山东,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,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,远在新疆、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,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。这天天明后,太阳未出前,习惯围仓,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,中间放上五谷杂粮,用砖压好,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,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。用草木灰撒在墙根,念叨“一把灰,两把灰,蝎子蚰蜒死到堆”,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,就是有这些害虫,也不会伤着孩子。
84、吃炒豆子
85、还有吃炒豆子(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“料豆”,又称“蝎子爪”。其中,料豆,指黑豆、黄豆或花生等,一般煮熟或炒熟,也说料豆子。 每年农历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区,像西北、山东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俗,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。)的习惯,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,晾干,这天炒好,相遇时 相互交换吃。也有用糖炒制的,但主料是黄豆。孩子们走到那家,念叨着流传的俗语,“二月二,炒蝎子爪(既炒的黄豆),大娘婶子给一把”,料豆(既炒的黄豆)成了招待的主品。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,玩耍、购物、交流、看戏等。学生们到了学校,更是热火朝天,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,嬉笑品尝,看谁家的手艺好。这天不允许喝糊犊(用面粉做成的汤),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,传说怕糊龙眼,命不长寿,这天只能吃面条、水饺。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、春节的肉,加以佐料制成。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。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,不然,屋中会掉蚰蜒。而且,妇女也不能动针线,怕伤了龙的眼睛。过了二月二,农民就开始忙农活。
86、二、北京
87、吃春饼
88、二月二日既然是“龙抬头”之时,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。北京一带,这天多食用春饼,叫做“吃龙鳞”,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“合菜”。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、豆芽菜、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,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,抹上甜面酱,配上大葱,再夹上合菜,卷成筒状而食。此外,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、水饺等,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,如食用面条叫“吃龙须”(吉林)、“挑龙头”(河北),吃水饺叫“吃龙耳”(吉林)、“吃龙角”(河北)、“按龙眼”(内蒙古)、“吃龙牙”(北京)等。
89、吃太阳糕
90、除此之外,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,名曰“太阳糕”,是用来祭太阳神的。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,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,改在二月二,称中和节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二月初一日,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,五枚一层,上贯以寸余小鸡,谓之太阳糕。都人祭日者,买而供之,三五具不等。”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,也有人用江米。而鸡是太阳的象征,鸡鸣,则太阳升矣。
91、吃驴打滚
92、按照老北京的习俗,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“驴打滚”品尝。“驴打滚”是一种豆面糕,北京清真风味小吃。用蒸熟的黄米(或糯米)揉成团,撒炒熟的黄豆面,再加入赤豆馅心,卷成长条,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,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“驴打滚”时,随制随撒豆面,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,故得此诙谐之名。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、猪蹄来庆祝二月二。
93、三、山西省
94、吃与龙有关的面食
95、“山西大部分地区喜欢吃面食,平日里常吃的面食,在二月二的当天都有了讲究。”聂元龙介绍,比如山西人最常吃的面条,在二月二当天都会有个好听的名字“吃龙须”。吃粉条也会称为“吃龙须”或“挑龙尾”。
96、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“龙鳞饼”,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,称为“揭龙皮”。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,还有吃水饺,叫做“吃龙耳”,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,意谓合龙头。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、馓子,谓之“啃龙骨”。“无论哪种面食,山西人都要想办法与龙联系,这与山西人对龙神的信仰有关。”聂元龙说。
97、不过有个例外,在吕梁山区,二月二吃的面食就不带“龙”字。当地叫吃“枣山”。所谓的“枣山”是春节前做的人形面食。“枣山”在春节时供神,正月十五摆完火炉后,第二点在残火上烤,当地人相信正月十五火炉烤的“枣山”治百病,大人们把“枣山”的“身子”给小孩吃,而“头”则留到二月二早上给壮年男子吃,当地人说二月二吃“枣山”,犁地时碰不上石头,耕地时有力气。
98、引龙祈求风调雨顺
99、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,忌去河边、井上担水,以免带回龙卵。在河边、井旁走动与劳作时,很注意安静,尽可能不弄出声响,以免惊动了青龙,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。
100、晋北地区这一天,盛行“司钱龙”。早上太阳未出山,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,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。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,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。汲水以后,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,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,钱龙就引回家来了,意喻一年发财。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,以免惊跑了钱龙。
101、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,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,用灰线围洒一圈。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,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,手拉线牵回家中,用容器盖住即成。
102、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,是用灶灰,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,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,围绕水缸一圈即可。
103、驱百虫
104、俗话讲:“惊蛰过,百虫苏。”青龙节里,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。《阳城县志》记载:“百蛰初惊,悬天师符以辟虫毒。”早上,人们起床时,忌说“起”字,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。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,遍洒屋内墙缝、墙角,炕席底、床下,谓之“禁百虫”。也有的集合村民,抬着神像,到各家门首,向院内洒米汤,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。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。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,内装蛇、蝎、蜈蚣、蚰蜒、蜘蛛等五毒虫害,贴于墙壁,谓之“辟百虫”。也有的`用豆、麦面搓成灯捻形式,埋在土中,称之为“薰蚰蜒”。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,童谣有“二月二,拍簸箕,跳蚤、壁虱不敢上炕哩”。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,称作除瘟。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。晋北地区讲究“糊狼嘴”,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。
105、四、西北“黄梨会”
106、二月二在西北,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,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,岷县的二月二会,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,故“二月二”庙会又称“黄梨会”。
107、五、陕西
108、吃爆米花
109、在陕西流传两句话一是炒豆一定要吃 ,在二月二的时候,在农村,家家都要爆米花、炒苞谷豆、炒棋子豆,豆豆既给在家的人吃,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。吃炒豆豆也叫“咬虫”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咬了虫,牙不疼”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,陕西华阴一带的人们把供奉于神灵前的献糕,像蝎子、蝎子尾巴的花馍切成碎块,在锅中烘干,让小孩子吃下去,认为这样对孩子有好处。二、剃头理发图吉利,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,陕西人认为二月二去剪头发最吉利,在二月二”当天给男孩子把头剃光,以使孩子像驴去掉鞍子一样轻松、愉快地生活。
110、六、东北
111、二月二在东北,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、内蒙古东北部,吃猪头肉、理发、放鞭炮。
112、七、河北
113、二月二在河北,农村早起有挑龙蛋的风俗,天还没有亮的时候,男主人用水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,相传二月二的水井里会有龙蛋,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,取吉祥之意。
114、河北部分地区,还有二月二自己家里炸麻花吃麻花的习俗。
115、北方二月二龙抬头食谱:
116、一【韭菜虾仁猪肉饺子】
117、原材料:中筋面粉250克,清水130克,韭菜,猪肉馅,虾仁
118、调料:盐,生抽,老抽,姜,白胡椒粉,植物油,淀粉
119、制作过程:
120、适量中筋面粉、少许盐加清水和成光滑的面团,盖上保鲜膜饧面。
121、肉馅加入少许白胡椒粉、姜末、1汤匙生抽和1/2汤匙老抽,1汤匙料酒,一点点清水和少许淀粉搅拌均匀腌制。
122、虾剥出虾仁去除虾线,切成小段加入少许白胡椒粉、料酒和淀粉搅拌均匀腌制。
123、韭菜清洗干净一定要控干水分,然后切碎备用,这时候先不要着急拌馅。
124、先将面团搓成长条状,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擀成饺子皮。
125、要包饺子之前,将韭菜放在一个盆中,加入一些植物油搅拌均匀,先用油锁住韭菜的水分,最后再加入猪肉馅和虾仁、盐搅拌均匀开始包饺子。
126、取一个饺子皮,放入韭菜馅,按照自己的习惯包成饺子。
127、待饺子全部都包好,锅内加水烧开,下入饺子煮熟即可。
128、二【春饼】
129、原材料:中筋面粉,土豆,胡萝卜,鸡蛋,黄瓜,里脊肉
130、调料:生抽、蚝油,老抽,豆瓣酱,白胡椒粉,料酒,葱姜
131、制作过程:
132、面粉放入盆中,加入大约80度热水,用筷子搅拌成絮状,待不烫手了,揉成光滑的面团,盖上保鲜膜饧面。
133、面团搓成长条状,然后分成均匀的小剂子,取一个小剂子用手压扁,擀面杖擀一下,呈比较厚的小饼。
134、在每张小饼上都刷上薄薄的一层植物油,3~4张小饼叠在一起。
135、再次擀薄,用力要均匀,这样饼的薄厚也更均匀。
136、平底锅烧热刷上少许植物油,放入擀好的饼小火烙熟,烙好后的春饼趁热撕开,卷上自己喜欢的菜即可。
137、三【凉拌猪耳朵】
138、原材料:卤猪耳朵,大葱
139、调料:盐,白糖,鸡精,辣椒油,花椒油,香油,生抽,陈醋
140、制作过程:
141、熟猪耳朵一只,比较肥腻的部分切除,将剩下部分切薄薄的条状。
142、大葱清洗后对半切开再切细丝。
143、大葱丝和猪耳朵放入一大碗中,加入盐、白糖、鸡精、生抽、陈醋、辣椒油、花椒油、香油。
144、搅拌均匀即可。
145、四【炸糖糕】
146、所用食材:中筋面粉160克,水300克,白糖10克,馅料:白糖+面粉+黑芝麻
147、制作步骤:
148、水放入小锅中,加入白糖10克,大火烧开煮至白糖融化。
149、面粉放入大碗中,边倒入开水边用筷子搅拌,成粘稠的一团,放在一边晾一会。
150、待晾至不烫手后,和成柔软的面团,这个面团是比较软的会粘手,可以在手上抹点油,就比较好操作了。
151、小碗中加一些白糖、少许面粉和黑芝麻搅拌均匀,作为馅料。
152、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均匀的小剂子,我一共分了12份。
153、取一个小剂子用手压扁,放上馅料,将其包好,收紧收口避免炸制时候露馅。
154、待全部糖糕都包好,锅内加油烧至6成热,一个个放入糖糕进行炸制,待糖糕浮起,要及时翻面几次,让其上色均匀,炸制糖糕变成金黄色控油出锅。
155、五【阳春面】
156、原材料:细挂面1小把
157、调料:小葱少许,猪油1汤匙,生抽1汤匙,盐1小勺
158、制作过程:
159、准备盛面的大碗中先加入1小勺盐、1汤匙生抽和1汤匙猪油。
160、煮锅加入适量清水,烧开后舀出一些到大碗中,猪油会因为开水的加入而融化,香味弥漫开来。
161、然后将挂面下入锅中煮熟,火候很关键,面条要软而不烂,韧而不硬。
162、煮好后的面条控水捞入大碗中,撒上一些葱花就成了。
163、六【酱黄豆】
164、原材料:黄豆
165、调料:生抽,老抽,冰糖,干红辣椒
166、制作过程:
167、将干黄豆挑去坏豆,冷水浸泡一晚上泡好涨大。
168、锅内加入黄豆、水、生抽、老抽、冰糖、干红辣椒大火开锅后,小火煮40分钟。
169、然后大火收汁至汤汁收干即可。
170、不需要放盐,全靠生抽调味,所以生抽量要多。
171、八种龙食:
172、1吃:水饺(吃龙耳)
173、水饺一直是我国人们非常喜爱的传统美食,而且形状跟元宝很相似,“龙抬头”这天更是少不了水饺了。这天吃饺子的话,叫做吃龙耳。同时,饺子馅是很有讲究的,一定要有肉有菜,取“肉菜”的谐音“有财”,寄托了人们希望新一年能够多多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174、2吃:春饼(吃龙鳞)
175、因为春饼展开时又大又圆,很像龙的鳞片,所以每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,人们还一定要吃春饼,意为咬龙鳞。热乎乎的春饼,喜欢吃什么就卷什么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快乐吉祥又美满。
176、3吃:龙须面(吃龙须)
177、面条,尤其是龙须面,也是龙抬头这天的传统美食,有着“顺利又顺心”的美好寓意。龙须面细如发丝,在开水中煮时是不是很像祥龙入海呢?朋友们,在二月二一定要记得吃碗面哦,琦哥在这里也祝福各位新一年顺心如意。
178、4吃:猪头肉(抬龙头)
179、传统习俗是每年的二月初二,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个猪头来祭祀龙王,祭祀完再将这个猪头制作成菜肴全家分享,希望以此受到神灵庇佑,家人们都能身体健康,同时新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现在慢慢演变成二月二购买猪头肉来吃,古今人们希望生活更美好的愿望都是一样的。
180、5吃:馄饨(吃龙眼)
181、在二月二吃馄饨意为“吃龙眼”,因馄饨圆圆的,很像是龙的眼睛,人们希望通过吃馄饨,能够双眼炯炯有神,日子过得精精神神,不愁吃不愁穿。
182、6吃:蒸包子(吃龙蛋)
183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,到了二月初二,还要蒸包子吃。包子又大又圆,象征着团团圆圆。同时,吃包子还意为“吃龙蛋”,吃了龙蛋,就不是平凡的人了,有梦想的人就能够迈开步子勇敢前进了。
184、7吃:炸年糕(吃龙胆)
185、在龙抬头这天吃炸年糕,俗称”吃龙胆”。我国传统文化中,以金黄为尊,用油炸过的年糕呈金黄色,是象征吉祥的颜色。另外,年糕也有“年年高”的寓意,表达了人们希望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的美好愿望。
186、8吃:麻花(吃龙骨)
187、最后一个要吃的就是麻花了。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吃麻花,称之为“啃龙骨”,寓意新的一年不会受各种蛇虫的干扰,一家人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。
188、做3件“吉事”:
189、第1件:理发
190、在我国的北方地区,流传着这样的民谣: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。”意思就是说,在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,否则会给亲舅舅带来灾难。到了农历二月初二,才可以理发,称为“剃龙头”,希望沾点龙抬头的吉祥之气,在新的一年走好运,吉祥如意、福星高照。
191、第2件:敲财
192、在山东的一些地区,还流传着二月二“敲财”的习俗,寓意财源滚滚来。在龙抬头当天,吃过晚饭后,小孩子们会拿着小木棍敲门框,嘴里还要吟唱着“二月二,敲门框,金子银子往家扛”,有些地区还会组织小孩子们自编内容进行吟唱,然后评比出谁唱得更好,给予奖励。
193、第3件:打灰囤
194、一些地方人们在这一天还要进行“打灰囤”活动,具体做法是用簸箕盛上草木灰,用一根擀面杖敲打边沿,让草木灰慢慢落下,边打边走,形成圆圈形,然后在中间挖一个小坑,把粮食放进去,上面还要压上石块、砖头、瓦片之类的硬物。这样做取意年景好,钱粮满仓,预示吉祥发财。
195、1忌、2做、3吃:
196、“1忌”
197、忌针线
198、在农历二月二这天有一件事是需要忌讳的,那就是尽量别碰针线,不要去缝缝补补的。在清末【燕京岁时记】里有记载,说“二月二,闺中停止针线,恐伤龙目也”。说是这天动针线,容易伤到了龙眼睛,惹来灾祸不太吉利,所以尽量把针线活的事情往后延放。
199、“2做”
200、剃龙头
201、二月二剃头这件事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了,直到如今这个习俗依然流传到很多家庭,而且这天基本上理发店都是人爆满的,大家都想着赶在这一天理发,这一天理发被称为“剃龙头”,大人小孩这一天都要去理发,焕然一新,新的一年抬起头来迎好运,新的一年开个好兆头。同时还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,出人头地。也是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期盼和愿景。
202、祭社(土地神)
203、在部分南方地区,二月二还有祭社(土地神)的习俗,在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,二月二祭祀土地神,内容非常丰富,由于“地载万物、聚财于地”,祭社活动也象征着:财运滚滚,一年比一年旺。
204、“3吃”
205、二月二这天除了一些民俗活动,还有一些传统美食也是这天必不可少的。
206、吃饺子
207、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食物,但现在南北人都爱吃饺子,饺子的形状就像元宝、又像耳朵,二月二龙抬头这天,人们把饺子比喻成“龙耳”,这天吃饺子也叫“食龙耳”,而且这天吃的饺子要是肉馅的,肉菜谐音“有财”,也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寓意,寓意新年财源滚滚。
208、吃龙须面
209、细长的面条被习惯称之为“龙须”,二月二这天吃龙食,“吃龙须”就是其中之一,长长的面条也代表着“长寿”的意思,很多人在生日的时候吃一碗“长寿面”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意思。二月二吃龙须面,也寓意着身体健康,跟龙王爷一样长命百岁。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,龙须面必须整上一碗,吃光光的那种。
210、吃猪头肉
211、龙抬头吃猪头肉这是二月二这天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,在过去人们过年杀年猪,先把其它的肉先吃完了,把猪头特意留到到二月二这天,用来供奉龙王爷。把猪头做成美食供奉龙,先给龙吃,然后再给人吃,也叫作“吃龙头”,龙王是掌管雨的,这天吃猪头象征着吉祥,保佑平安,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庄稼好收成。
本文二月二龙抬头北方人吃什么天津,北方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