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今日必看 > >正文


(资料图)

民主与法制网讯(记者钱志荣 通讯员王强 高明明)当你进入停车场时,你可曾会想到你的停车地点、停车时长、车牌号已经精准地被不法分子利用,作为电信网络诈骗、套路货、绑架、敲诈勒索等严重犯罪的工具。3月24日,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全国首例“全链条”(软件作者、代理商、寻车业务经营者、贴G人员、拖车人员)侵犯公民停车信息案,有力地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。

2020年6月起,谢某应客户要求查找车辆,使用被告人黄某提供,李某制作、提供的用于爬取停车信息的“JTC”等程序,通过技术手段绕过“捷停车”等停车平台系统安全防护机制,非法获取“捷停车”等停车平台系统保存的公民车辆即时停车位置信息。谢某将查询到的相关车辆位置信息发送给客户,或根据客户的需求给相关车辆安装定位跟踪设备,并收取费用。同时,黄某接受谢某的指派,给指定车辆安装定位跟踪设备,并收取谢某给予的报酬。经统计,黄某通过上述行为非法获利113万余元,李某非法获利24万余元。

法院认为,公民车辆即时位置信息、轨迹信息,系能够反映、识别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信息,该信息与公民行动自由、人身安全等刑法保护法益紧密关联,属于公民个人信息。被告人黄某、李某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、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,通过非法手段强行爬取属于公民私密信息的即时停车信息,以及给指定车辆安装定位跟踪设备,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且系共同犯罪。法院一审判决黄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一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。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25万元。

同时,本案被告人与另案被告人谢某等围绕“寻车”业务,分别负责程序开发、数据查询、联系客户、安装定位跟踪设备等,上下游之间环环相扣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,谢某等13人均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,判决均已生效。

该案审判长朱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,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,保护公民个人信息,保护的是公民生活的安宁,就本案来看,实际上公民停车位置信息是非常敏感的信息,涉及到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。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表示,车辆的停车位置实际上跟公民使用车辆的行为密切相关,应当认定为个人信息。从这个案件情况来看,也可以反映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产业链性质,有明确细化的分工。法院通过判决,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全方位、全链条的打击,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。

公诉机关提醒,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之所以泛滥,深层次的原因在于:一方面少数不法商家、讨债公司依法经营的意识淡薄,为拓宽其业务渠道和销售业绩,不择手段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;另一方面,一些能够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,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违法出售采取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。而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、采取何种形式,获取、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均系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,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来源:民主与法制网

编辑:蔡    斐

审核:田    雄

x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