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今日必看 > >正文

哈喽小伙伴们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的见什么意思方面的一些说法,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,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的见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。

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的见什么意思

七——九年级古今异义(例句及解释)


(资料图片)

1、因

依据,凭借——趁、乘

未若柳絮因风起(乘)

2、朋

朋友——志同道合的人

有朋自远方来(志同道合的人)

3、水

冷水和热水——冷水

饭疏食,饮水(冷水)

3、夺

强取;胜过——改变

三军可夺帅也(改变)

4、险

险要——轻薄

险躁则不能治性(轻薄)

5、亡

逃跑;失去,丢失;死——无,没有

身亡所寄(没有)

6、见

看到;看见——了解

见往事耳(了解)

7、更

改变;改换——另,另外

即更刮目相待(另外)

8、谈

说话或讨论——称赞,赞叹

古来共谈(赞叹)

9、歇

休息;停止——消散

晓雾将歇(消散)

10、与

给;和;跟;向——欣赏、领悟

未复有能与其奇者(欣赏)

11、戾

罪过;乖张——至、到达

鸢飞戾天者(到达)

12、命

生命;命令——教导、训诲

父命之(教导)

13、惩

处罚;警戒——苦于

惩山北之塞(苦于)

14、毛

羽毛——指草木

曾不能毁山之一毛(草木)

15、鲜美

滋味好——新鲜美好

芳草鲜美(新鲜美好)

16、交通

运输事业——交错相通

阡陌交通(交错相通)

17、妻子

妻子——妻子儿女

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(妻子儿女)

18、绝境

困境——与人世隔绝的地方

19、无论

连词——不要说,更不必说

无论魏晋(更不必说)

20、属

类别;归属;隶属——相类似

神情与苏、黄不属(类似)

21、曾

曾经——竟然

而计其长曾不盈寸(竟然)

22、教学

教书——教与学

教学相长也(教与学)

23、子

儿子——子女

不独子其子(子女)

24、归

还给;归还——女子出嫁

女有归(女子出嫁)

25、货

货币;商品;出卖——财物

货恶其弃于地也(财物)

26、贼

偷东西的人;不正派的——害人

盗窃乱贼而不作(害人)

27、越

跨过,跳过;超出——到

越明年(到)

28、制

制度;制造;规定——规模

增其旧制(规模)

29、国

国家——国都

则有去国怀乡(国都)

30、景

景致,风景——日光

至若春和景明(日光)

31、宠

偏爱;宠爱——荣耀

宠辱偕忘(荣耀)

32、加

合在一起——益处、虚夸

万钟于我何加焉(益处)

弗敢加也(虚夸)

33、直

跟“曲”相对——只是

岂直五百里哉(只是)

34、徒

步行;空的,没有凭借的——裸露

亦免冠徒跣(裸露)

35、谢

感谢——道歉

长跪而谢之于(道歉)

36、汤

汁水——热水

媵人持汤沃灌(热水)

37、间

隔开,不连接——参与

又何间焉(参与)

38、信

书信;信用——实情

必以信(实情)

39、情

感情;情面;情理;情形——诚心

虽不能察,必以情(诚心)

40、可以

表示许可——可以凭借

可以一战(可以凭借)

41、私

(跟“公”相对);自私——偏爱

宫妇左右莫不私王(偏爱)

42、地方

地方——土地方圆

今齐地方千里(土地方圆)

43、内

与“外”相对——朝廷

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(朝廷)

44、外

跟“内、里”相对——疆场

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(疆场)

45、开张

开始营业——扩大

诚宜开张圣听(扩大)

46、所以

表结果——表示原因

此先汉所以兴隆也(表示原因)

47、痛恨

悔恨——痛心、遗憾
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(痛心、遗憾)

48、卑鄙

恶劣不道德;卑微鄙陋——社会地位低,见识短浅

先帝不以臣卑鄙(社会地位低,见识短浅)

49、感激

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谢——感动激动

由是感激(感动激动)

见往事耳的见是了解的意思。原文是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”出自《孙权劝学》。

译文是孙权说:“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,成为博士(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)吗?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,了解历史罢了。”

《孙权劝学》选自《资治通鉴》,该书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因宋神宗的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的评价而得名。五经,特指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五部儒家经典作品。

见往事耳的见什么意思

初,人谓波哥曰,如今掌教执鞭,不可妄言。波辞以诗界无人。人曰,卿且专心治经为博士矣,诗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善诗,过李白乎?吾常谦虚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波怒而对曰:吾欲举字为火,照亮人间,汝鼋孙之辈,安知鲲鹏之志?及秀华援波哥,与网友怼,波大振,涕而曰:卿之诗者,非复当年田下啊华,必当不朽也。啊华曰,士别三日,既以刮目相待,大师何见事之晚乎?乃拜波母,结盟而别。

太史公曰:波哥曾不齿于秀华之诗,秀华亦不屑波哥,曾谓波哥仅小学之能耳。且波哥发于梨园,秀华兴于田间,本风牛马不相及也。然今日两相诋毁,明日又互为标榜,此诚非长者之所为也!

最新投票

x
相关阅读